影苑丛谈 Photo Articles
基 础 教 程
镜头的种类(2006)
镜头的焦距、口径和光圈(2006)
相机的快门(2006)
相机的种类(2006)
相机的选购(2006)
相机的使用(2006)
傻瓜相机的使用(2005)
曝光技巧(2006)
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2004)
旅游纪念照的拍摄(2004)
摄影构图(2005)
摄影小词典(2007-2008)
器 材 知 识
“淡品色”与天光镜无关(2001)
检验测光不宜用高级相机和专业测光表做参考(2001)
佳能、尼康选谁为好(2002)
摄影包不防潮(2003)
自制摄影器材和配件(2003)
三脚架使用“八项注意”(2003)
香港照材市场初探(2004)
“傻瓜”不傻(2005)
存储卡的种类、选购与使用(2007)
四大防抖技术的由来(2007)
镜头的俗称(2007)
镜头运用与成像质量(2007)
测试存储卡写入速度的简便方法(2009)
佳能新品G1X测试(2012)
器材的技术语言(2018)
摄 影 技 巧
“宁过勿欠”与“宁欠勿过”(2001)
如何给照片加边框线(2002)
“家庭影室”常见布光法(2002)
学会视觉转换 掌握拍片关键(2003)
阴雨天拍摄八点提示(2004)
风光摄影“八项注意”(2004)
为摄影作品题款和钤印(2004)
获得精彩人像的八条“捷径”(2004)
构图:拼的是巧劲(2005)
曝光补偿与曝光锁定(2006)
业余新闻摄影的成功“秘诀”(2007)
九条基本摄影法则(2008)
室外纪实人像的抓拍(2008)
用现场光突出人物(2008)
街头猎影八大要领(2010)
黑 白 摄 影
让黑白照片一百年不变色(2001)
黑白照片发黄的原因及防治(2002)
底片划痕消除方法(2002)
夏季冲卷坚膜三法(2002)
黑白底片的减薄与加厚(2004)
数 码 摄 影
数码摄影作品制作宝典(2004)
印成照片真的最保险吗(2005)
使用传统相机也能玩数码(2005)
如何建立数码照片档案(2006)
你的照片锐化了吗(2006)
数码摄影流程概述(2007)
品位尽在画意中(2007)
永恒瞬间,你该如何保存?(2007)
数码摄影小词典(2007-2008)
数码摄影的“亮部曝光”原则(2008)
数码影像的真实性探究(2008)
保存照片其实并不难(2008)
分辨率辨析(2008)
RAW的困惑都能解决(2008)
RAW格式,我喜欢!(2008)
珍贵瞬间,你该如何保存?(2010)
创 作 导 游
竹源探幽(2002)
如诗如画箬寮谷(2003)
木雕艺术殿堂——望松黄宅(2003)
石仓寻古(2004)
访古探幽竹之源(2008)
无限风光在寨头(2008)
摄 影 访 谈
松阳本土摄影展策展人访谈(毛小芳,2012)
浙江摄影师郑忠民访谈(释藤,2012)
郑忠民:希望一些东西可以被保护传承(吴栋,2012)
徐肖冰杯获奖摄影师郑忠民访谈(傅为新,2012)
《处州晚报》“摄影百家”之郑忠民(蓝伟荣,2013)
采访郑忠民(浙传摄影采访小组,2017)
郑忠民:参展丽水摄影节是我的骄傲(郑委,2017)
郑忠民:用镜头思考保护传承传统文化(陈春,2019)
摄 影 展 览
松阳县野鸟摄影作品展(2008)
“根·本”摄影展(2009)
“这一方水土”松阳本土摄影展(2012)
“物语”松阳乡土摄影五人联展(2013)
“松古物语”松阳乡土主题展(2014)
“影像走进生活——原点有约”摄影展(2015)
“影像走进生活——原点有约”摄影展之餐厅(2015)
松阳县“圆梦平田”摄影展(2015)
松阳县“旭日东升”摄影艺术展(2015)
影 事 随 感
影人众生相(2004)
影人众生相(续)(2007)
有感于评委不大懂照片(2002)
有感于著名导演不“著名”(2003)
有感于摄影批评的缺失(之一)(2005)
有感于摄影批评的缺失(之二)(2006)
摄影创作兵法七则(2007)
不能助长数码技术的滥用(2008)
有感于评委缺乏生活常识(2008)
村民为啥“威胁”砸相机?(2008)
为器材所累不如抓紧创作(2008)
“老师”成了廉价的称呼(2008)
普通场景最动人(2008)
读《摄影中国》有感(2008)
低档单反非得那么小吗(2008)
对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几点看法(2008)
一人十五幅作品获奖,多乎哉?(2008)
版权的许可使用与转让不可混为一谈(2008)
我的一次摆拍经历(2008)
术业有专攻,纪实则更难(2008)
婚礼摄影的尴尬处境(2009)
像素竞争是该停止了(2009)
纪实的色彩(2009)
纪实摄影给谁看?(2009)
远离比赛(2009)
镜头衍射对高像素的限制(2009)
大摆、中摆与小摆(2010)
三脚架与千斤顶(2011)
在场与缺席(2011)
数码还是胶片,一个纠结的问题(2012)
秋天,除了红叶和柿子,还能拍什么?(2012)
微信红包有妙用(2016)
看不懂《看不懂》一文的疑问(2017)
浙江松阳举办论坛,研讨“看不懂”话题(2018)
骑墙与翻墙(2019)
摄影工作坊的观察与反思(2020)
摄 影 杂 谈
投稿“四招”(2001)
如何管理照片和底片(2001)
肉眼观看立体照片(2002)
再谈照片和底片的保管(2003)
梦想佳能(2004)
你了解彩色反转片E-6工艺吗?(2004)
如何签订肖像使用许可协议(2006)
构建中国特色的科学摄影评价体系(2006)
拒绝抄袭(2007)
相伴永远(2007)
跨学科摄影之道(2008)
跑焦的烦恼(2008)
“一稿多用”与“一稿多投”(2009)
书法与摄影(2010)
“五要”与“五不要”(2011)
连州之行有感(2011)
文艺当随时代(2012)
纠结,从思维上突破(2012)
文献影像的保存到底有多难?(2013)
游本宽工作坊的见闻和随感(2013)
松阳摄影,走在路上(2013)
上海影像艺术之旅(2014)
我的摄影之路(2015)
抓拍与摆拍(2015)
黑白还是彩色?不该纠结的问题(2015)
书法与摄影(2016)
实拍还是PS(2016)
多拍有用吗(2016)
专题的深度(2016)
如何观看展览(2016)
2016浙江摄影工作坊学习体会(2016)
民俗的多彩(2016)
当摄影遇到瓶颈,该如何应对(2016)
摄影之外,艺术之外(2018)
如何策划展览(2018)
何谓策展人(2018)
如何制作摄影书(2018)
当代与当代摄影(2018)
影像调查的价值(2018)
影赛评选之我见(2018)
街头摄影的魅力(2018)
摄影是减法吗?(2018)
纪实的延伸与观念的植入—浅析《演戏人》(2019)
《论摄影》是必读书吗(2019)
家庭的舞台(2019)
肖像的风采(2019)
风景的可能(2019)
物件的述说(2019)
手机的潜力(2019)
摄影与绘画的纠葛(2020)
私密的世界(2020)
谈摄影,谈什么(2020)
拍点啥好呢(2020)
拍给谁看呢(2020)
拍还是不拍(2020)
不可言说的白杉(2022)
在理性与感性、私密与公共之间——评叶婷婷个展(2024)
其 它 图 文
情系青山碧水间——阿毛的摄影之路(2007)
丽水摄影的纪实风(2008)
新闻图片造假事件回放(2008)
丽水摄影网建站时间探究(2008)
“网事”——贺丽水摄影网开通四周年(2008)
本人有幸入选《中国摄影报》优秀报友(2008)
本人再次入选《中国摄影报》优秀报友(2009)
母亲和我的第一台相机(2009)
中国摄影家论纪实摄影(2008-2009)
藏策丽水谈纪实(2010)
北京电影学院丽水摄影研修班老师语录(2011)
加大对松阳县城老城区的保护力度(2012)
《印象松阳》摄影画册前言(2012)
锐意先锋杭州摄影工作坊之解惑篇(2012)
大力发展摄影事业,助推田园松阳建设(2013)
大力发展摄影旅游,助推田园松阳建设(2014-2018)
松阳本土影像调查的探索和实践(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