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影事随感

我的一次摆拍经历

郑忠民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2年。看别人摆拍出一幅幅“佳作”,频频在影赛中摘金夺银,喜欢上摄影不久的我也手痒了,开始钻研起摆拍技巧来。

    那年,一个以“福”为主题的全国摄影比赛正在征稿。大家都在动脑筋,想办法,希望能在这个“命题”比赛中有所收获。一位资深影友欲与我合作,我愉快地答应了。

    我们两人结伴同行,多次下乡寻找拍摄点,终于在一个村庄里发现了这座雕梁画栋的民居。我们当即决定以此为背景,拍摄农家女出嫁的喜庆热闹场景。我们仔细地观察民居的朝向,估算一天中太阳光线的变化情况,据此确定拍摄的时间、方位、角度等。约定好拍摄日期后,我们分头开始准备工作:我负责书写对联和“福”字,影友则准备服装和道具。

    几天后,我们一起来到民居中。我忙于张贴对联和“福”字,影友则到村子里找“模特”。不一会,他就叫来一个老奶奶、一个村姑和一大群孩子。随即让村姑穿上红色的传统新娘服装(是向影楼借用的),坐在厢房门前。老奶奶则手拿梳子,假装给“新娘”梳妆打扮。孩子们就围在大人周围。影友到底是摆拍高手,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大家欢声笑语,快门声此起彼伏,我们满载而归。

    照片冲洗出来,张张构图完美,光影色彩俱佳,人物表情欢快,一眼看去确实是好片。影友很是高兴,可我却越看越不是滋味。主题先行,凭想象制造出来的美好场景到底有多少真实性?这样不顾实际刻意导演、摆拍有什么意义?仅仅是为了获奖,还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感?我越想越迷茫。虽然照片很漂亮,也许评委会喜欢,可我最终还是没有勇气送去参加评选。

    我认为,民俗风情、社会生活类的作品如果象拍电影一样进行策划、编剧、导演,是不应该的。摆拍作品构图完美、画面漂亮、影调精致、表情丰富,容易吸引评委的眼光,但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往往掩盖不住主题的浅薄、内涵的贫乏。不少摆拍作品违反生活的常理,远离生活的真实,却在摄影展赛中频频亮相,造成功利浮躁思想的蔓延、模仿雷同作品的泛滥,失去了摄影关注民生、表现发展、记录时代的作用。经历这次摆拍后,我更加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记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摆拍的“福”主题照片:

2008/07/06作,发表于2008/08/12《中国摄影报》第2版、       

2009/01/14《人民摄影》报第11版,后者发表时改题名为《拒绝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