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艺海文心>感悟乎?评论乎?

我的电影情缘

郑忠民

    

    近日,通过“暴风影音”重温了影片《天堂电影院》(1988)。随着电影情节的逐步推进,我的思绪再次回到过去。我像影片主人公多多一样,喜爱和痴迷电影,而我40来年的相关经历见证了我国电影业的兴盛、衰败、回暖和发展历程。

童年(1972-1984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浙江省松阳县玉岩镇(当时是玉岩区)玉岩村度过的。村里的大会堂兼做剧院和电影院。每逢演戏和放电影,村民早早地把家里的凳子搬到大会堂占位置。为了以防他人移动凳子,大家还把自己的凳子与旁边其他人的凳子用绳子绑起来。晚来的人就索性站在后面的地上或者凳子上看。

    电影放映机就放在观众席的正中。电影放映前,放映员要安装放映机等设备,并用手摇的方式,将已放过的片子倒到另一个空盘片上来。每部电影放映期间都要换盘片。当时放映的多为战争片,《小兵张嘎》(1963)、《地雷战》(1962)、《地道战》(1965)、《铁道游击队》(1956)、《红色娘子军》(1960)、《闪闪的红星》(1974)等都是村民百看不厌的电影,也有一些戏曲片、生活片。除了看戏和看电影,村里基本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好多影片拍好都有一二十年了,每年一遍遍地放,因片子磨损等原因,画面有雪花和划痕,声音会失真,有的片段甚至被剪掉了,出现故障也是常事。这时放映员要及时处理故障,否则观众会起哄的。有的电影观众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对故事情节了如指掌,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那时的新片到底不多啊!

    村里偶尔会放映恐怖片,唯一有印象的是《画皮》(1966)了。当要放到恐怖镜头时,妈妈就叫我低下头不要看,等这个镜头过去了,才叫我抬头继续看——不少人在童年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一如我的女儿。

    我哥是在位于古市镇的松阳二中念初中的。放暑假时,我到二中玩,刚好镇里要放映《少林寺》(1982),在二中工作的叔叔就带我们去看了。走过长长的大桥,对面就是电影院。电影院具体的样子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觉得比玉岩的大会堂大得多,也气派多了。比电影院更吸引人的当然是这部电影。它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包括李连杰在内的多位演员以及少林寺,都因这部影片改变了命运。当然这是后话,当时的人们只知道这场电影“好看!”“过瘾!”大家都被影片的精彩故事和真功夫所吸引,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这部电影,“《少林寺》看过没有?”比“吃过饭没有?”的习惯问话都频繁。孩子们则有了新的游戏——一边喊着“哼哼哈嘿”,一边学着电影里的武打动作。影片的主题歌《少林,少林》以及插曲《牧羊曲》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歌曲。

    回到家乡玉岩,我把《少林寺》的故事讲给伙伴们听,他们都很羡慕我能先睹为快。不久,村里也开始放映这部影片,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大饱眼福。而我则天天在大会堂门口转悠,希望能借机进去多看几遍。此后,有关少林寺的影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推出,有 《少林寺弟子》(1983)、《少林小子》(1984)、《少林俗家弟子》(1985)、《木棉袈裟》(1985)、《南北少林》(1986)等,但都没有《少林寺》出名。跟风,是中国电影业的一贯弊病。某一部影片票房大卖,相关题材的电影马上纷纷上马——武侠、警匪、悲情、谍战……一个个高潮过后,真正能在观众心中留下不灭印象的电影又有几部呢?

    1984年,念小学四年级时,我转学到县城西屏镇。县城的电影院位于老城区南直街的繁闹地段。每逢进场和散场,观众挤在狭窄的街道上寸步难行。父母带我去看电影时,相互间手拉着手,生怕走丢了,或者干脆抱着我,挤出拥挤的人群。

中学(1985-1991

    80年代后期,位于县城新华路的新电影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刚开始老街的旧电影院还放电影,不久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电影院的座椅是木制折叠椅,而不是老电影院那种长条木椅。配备全新影音设备,观影效果大为改善。实现了双机放映,观众再也不用等待放映员中场换片了。

    中学时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我看的电影并不是很多,以至于上大学的初期,同学们谈论到相关电影时,我却一脸茫然。但还是有几部好片留在我的记忆里。

    学校会组织看电影,其中《高山下的花环》(1985)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部电影。该片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真实的情感,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梁大娘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表现了那个年代平凡的人们崇高而伟大的心灵,避免了类似影片的说教形式,以情感人,被誉为战争片中“最有深度、最具感染力的翘楚之作”。

    《西西公主》及其续集《年轻的皇后》、《皇后的命运》分别拍摄于195519561957年,30年后的1985年才在中国上映,并风靡一时。茜茜的甜美、纯真、追求自由的天性,以及她与年轻国王童话般完美的爱情,拨动了所有渴望浪漫与温情的中国人的心弦。

    一天,同学小叶神秘地对我说:“今晚带你去看录像吧。”街上有很多录像厅,我却从没有去过,很是好奇。录像,即将影片录制在录像带中,放在录像机里,通过电视机屏幕播放。电视机并不是很大,21寸光景。稍大点的录像厅并排放置两三台电视机同时播放。一般是每天三部影片循环放映,整天不清场。录像厅老板很有经营头脑,三部影片中基本上只有一到两部是比较好看的,这样既能吸引人们来观看,又不至于使自己的好片资源陷入短缺的境地。而那天晚上,小叶带我去看的是成龙的《警察故事》(1985)。本片是成龙的里程碑之作,随后推出的第二集(1988)、第三集(1992)、第四集(1996)都取得过不错的反响,使其成为经典动作片系列。压轴戏是用长镜头拍摄成龙从商场高楼的天花板灯饰滑下,直至撞穿下面玻璃屋顶,再摔到地面的全过程,紧张刺激,成为成龙卖命演出危险镜头的典范。

    小叶告诉我,他住的单位宿舍有围墙,铁栅栏的大门并不是很高,他可以像成龙那样,预跑后跃起,双手抓住顶部的门框,左脚往门柱一蹬,身体顺势往反方向一甩,就能轻松翻过大门。我不相信,小叶急了:“眼见为实,我表演给你看!”看完录像,小叶带我来到宿舍门口,在昏黄的路灯下,只见一个身影一跃翻过铁门,哇,真是帅呆了!成龙大哥的高难度动作都能被他轻松学会,真是厉害!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成龙的影片更加国际化,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不如其早期的《警察故事》、《A计划》、《飞鹰行动》等系列影片经典,让人百看不厌。其《新警察故事》(2004)并不属于《警察故事》系列,影片的人物和故事与该系列没有任何联系,且一改成龙以往的动作喜剧风格,变成一部较为沉重的动作剧情片,我一时有些接受不了。《神话》(2005)集合了动作、冒险、爱情、奇幻的元素于一身,成龙首次尝试古装史诗风格的影片,并同时扮演两个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人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都是后话。我还在录像厅观看了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枪战片《英雄本色》系列,因此“结识”了发哥。

    从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多都还记得那一次集体挥泪吧。《妈妈再爱我一次》(1988)在台湾公映时,并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只放映了几天便消失了。不料两年之后,该片竟在内地造成了空前的轰动!19906月,该片在内地试映,首先在武汉热起来,然后是上海,9月在全国铺开放映。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攥着哭湿的手帕。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该片就是这样完全靠观众的口碑宣传。此片在内地受到观众的热捧,是何原因?当时内地的香港动作片几近泛滥,台湾的悲情片引进的并不多。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影片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刚好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其主题曲在片中出现多次,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街上的小孩都会唱,间接为这个电影做了很好的宣传。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这部电影。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大多是索然无味的说教类影片,而这部电影是不多的几部感人影片之一。我还没有看到过让我哭的电影,对社会上的传言将信将疑,进入电影院才发现泪水不时会抑制不住地流下来,特别是剧中小孩林志强对妈妈的声声喊叫就像是一颗颗催泪弹,再坚强的人都会被攻破防线。看完影片回校,语文老师组织大家对影片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个问题是:片头男女主角的亲热镜头是否是影片故事结构的需要,是否有以此为噱头吸引观众之嫌。老师认为,女主角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与其男友在一起的日子。而这个场景是她今后坎坷经历的开始,也是磨难一生的对照,是影片中必不可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和2012年又有两部同名电影推出,在人物情节上与1988年版并没有联系,唯一的相同点是都打了亲情牌。

大学(1992-1996

    大学期间,除了第一年忙点外,其他时间都还空闲,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供我们学习和消遣。我的兴趣一直在变,舞蹈、台球、篮球、书法、摄影、电影。而看电影始终贯穿着我的大学四年,且兴趣越来越浓,看的电影一年比一年多。

    我就读的浙江林学院(即现在的浙江农林大学)位于临安。临安距杭州50余公里,属于杭州市的偏远县(后撤县设市),但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比松阳高。临安的电影院比松阳气派,临安的影碟厅(随着VCD的出现,录像慢慢淡出,录像厅变成影碟厅了)也比松阳高级,都是投影,而不用电视机,新建的影碟厅还配备杜比环绕立体声系统,连墙壁都装隔音棉呢。一般每天放映三部影片,不循环播放,中间要清场。偶尔会放映LDDVD,影音效果绝对震撼,以至于我发誓:今后要是有钱了,一定要配置一个高级家庭影院。只是这个愿望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

    如前所述,中学时期,特别是高中三年,因学习任务重,我看的影片不多。对电影,特别是对国外电影没有多少了解的我,此后随着看电影看得多了,同时通过图书馆借阅和自费订阅电影报刊杂志,我对电影知道得越来越多,国外的导演、演员都很“熟悉”,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电影好看,都会来问我。跟几个影碟厅的老板混熟了,可以跟他们约好放什么好片,还可以获得优惠票价。 新建的影碟厅票价比老厅贵,且常有浮动,每场三部影片不会超过10元 ,比看一部大片10-15元便宜多了,所以那时很少进电影院看电影,除非是国产或者进口的大片。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中国电影公司向广电部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电影事业。当年年底,电影局批准了这一建议,允许每年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俗称“10部大片”,这无疑给当时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1994年底,《亡命天涯》(1993)作为首部进口大片率先公映,并以2500万元的票房佳绩创造了大片的第一个消费奇迹。《真实的谎言》(1994)则于1995年引进,创造了进口大片第一个票房破亿神话。此后,《狮子王》(1994)、《阿甘正传》(1994)、《生死时速》(1994)、《尖峰时刻》(1998)、《拯救大兵瑞恩》(1998)等一批好莱坞大片相继涌入,《泰坦尼克号》则是引进片中最为辉煌的一部,获得3.6亿元的票房,占了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五分之一。片中杰克领着露丝在船头张开双臂迎风“飞翔”的动作,一时成为情侣们拍照最流行的动作。200112月,中国加入WTO,电影市场进一步开放,年引进大片增加到20部。进口大片对我国电影市场和电影创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男人天生就有好斗基因,反映在喜欢的电影类型上,就是武侠片、科幻片、动作片、灾难片等。武侠片是香港电影的特色类型,以成龙、李连杰的片子为代表,其中《黄飞鸿》系列是我的最爱。伴随着美国大片进入国内市场,国内掀起了科幻片、动作片、灾难片热潮。但我看的片子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类型,只要是好片,何必纠结于电影类型呢?而女孩则多喜欢浪漫的言情片,影碟厅放映《人鬼情未了》(1990)时,场场爆满,其中大半观众是学校的女 学生。进口大片《云中漫步》(1995)也是她们所喜欢的。根据名著改编的《乱世佳人》(1939)则是男女观众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东邪西毒》(1994)看起来有些沉闷,一般观众都不喜欢,而我却觉得回味无穷。

    影碟厅经常会放映恐怖片。香港的恐怖片善于运用环境、灯光、音效制造恐怖气氛,看得人毛骨悚然。而美国的恐怖片根本不吓人,但搞怪的场景和血腥的场面看着有些恶心。

    大学四年,是我看电影最多的时期,多为内地、港台和美国的电影,也接触过法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的电影,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天堂电影院》(1988)、《钢琴课》(1993)、《芳芳》(1993)、《杀手莱昂》(1994)、《蓝》(1992)《白》(1993)《红》(1994)三部曲。

    《天堂电影院》的主人公多多从小对电影痴迷,在经历情感上的纠葛后,听从老电影放映员艾尔弗里多的忠告,走出家乡,奋力拼搏,成为著名的电影导演。他的故事很容易在同样喜欢电影的我的心里产生共鸣。但当时的我还不能理解电视对电影的冲击能导致传统电影院和普通电影生产方式的终结。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一幕在影片摄制后的十年,也在我的故乡松阳上演了。

工作以后(1996-

    1996年我毕业回到家乡,并参加了工作。与大城市电影市场越来越红火,票房记录不断刷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欠发达县,松阳的电影院显得格外冷清。电视的普及、碟片租赁业的兴起,都对电影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和影碟机,除了看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外,还可以到街上的影碟租赁店里租VCD看,每盘每天才一两元钱,虽然多为盗版碟,像质不能保证,但比起进口大片每场一二十元的价格,真的很是实惠。那时人们的经济收入还不是很高,普通工薪阶层的月工资才五六百元,经常看电影总舍不得。我偶尔去看电影,偌大的电影院却只有几位观众。几年后,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电影院终于走完了自己的道路,只是没有像“天堂电影院”那样被炸毁,据说是租赁给商户当仓库用了。录像厅也举步维艰,逐步被市场淘汰。

    工作以后,我曾租赁VCD,双休日在单位办公室里用电脑看电影。电脑的配置不高,播放软件纠错能力不强,加之租赁的碟片大多划痕严重,放映时老卡,甚至死机。VCD的分辨率本来就不高,放在电脑屏幕上全屏观看,画面模糊。后来家里购置了影碟机,播放效果好多了。但盗版碟太多,有的甚至是在影院里偷拍的,影音效果不好,加之工作忙,就慢慢地失去了观看兴趣。有的电视台有“午夜影院”节目,但半夜观看会影响家人休息,只好作罢。此后有十来年时间,我几乎没看过电影。

    2010年正月,我带妻女到杭州玩,在杭州工作的哥哥请我们看电影。他们都看《鼠来宝2》,只有我一个人看《阿凡达》。那是女儿出生后第一次进电影院,也是我十年来第一次进电影院,大家都感慨良多。哥哥问我,是看中文字幕的英文版还是中文配音版。我说当然看英文版了,但很是奇怪,现在的进口大片还分英文版和中文版?看来,多年没看电影,对电影市场一无所知,真的OUT了。

    可能是期望值太高,看完《阿凡达》,我并不觉得有多少感动或者兴奋,3D和音响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是觉得科幻片能拍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影音播放软件(如暴风影音、迅雷看看等)热门起来了。初期因高清片源不足,并没有引起我的关注。随着片源越来越多,2011年以来,我开始用暴风影音看电影,特别是2012年,竟然看了六十多部电影。用软件看电影,有好多优势,临时有事可以暂停,精彩镜头可以回放,经典影片可以看好几遍,系列电影可以连着看完。只是续集拍得好的并不是很多,多为从票房考虑的应付之作。遗憾之处是,软件的片源还不够丰富全面,还有不少好片查找不到。

    可喜的是,松阳瓯江影城于20129月底开业,标志着松阳十几年来没有电影院的历史结束了,松阳因此成为全省最后一个建设数字电影院的县城。电影票价有些贵,3D 50元,2D 40元。我马上办理了可打六折的会员卡,先后看了《太极》、《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只是电影院放映场次的安排难如我愿,会因时间冲突而错过一些好片。今后主要还是用软件来看电影吧。为及时了解电影资讯,我订阅了2013年度的《看电影》杂志。

    观看影片《一九四二》时,我一眼就看出这是用胶片拍摄的——那是多么熟悉的味道啊!自从1994年学会摄影,直至2005年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胶片陪伴我十余年,对于胶片我太熟悉了。胶片凝结了摄影人和电影人数十年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在新的时代,胶片日渐式微,导致柯达破产保护、停止对奥斯卡的赞助、乐凯胶片停产,也是历史的必然。少数摄影人还在坚守着胶片的阵地,多数摄影人早已投入数码的怀抱。而电影不管是拍摄制作,还是放映观看,都正走向数字化。冯小刚声称:“《一九四二》将是本人使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一个时代翻篇了,挥之不去的是胶片留在心中的味道。”

    在我的影响下,女儿也喜欢上看电影了。只要她合理安排时间,不会影响学习,我乐意推荐国内外优秀影片给她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无聊、庸俗、充满暴力并且又臭又长的动画片,就别浪费时间去看了,还不如看一些经典动画片。女儿出生、成长于信息时代,等她长大,电影定会给她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2012/12/17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