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艺海文心>散文乎?杂文乎? 安岱后感怀 郑忠民 |
单位组织全体党员赴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史”活动,使我得以有幸重游红色古寨安岱后。 进入村口,那高耸的骑路牌楼上“红色古寨”四个镏金大字首先映如眼帘。左侧那六角翘檐的纪念亭内,树起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碑文记录着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革命历史:
安岱后地处闽、浙、赣边界的浙江西南部,此处崇山峻岭、古木参天,
萧克将军题签的“红军桥”石碑矗立在廊桥旁,闪出艳艳的红光。看着廊桥土墙上的枪眼、掩体,“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烽火弥漫场景浮现眼前。走进红军主会场、中共浙西南特委、浙西南军分区、中共安岱后乡总支、安岱后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陈氏宗祠,瞻仰在这里展出的红军革命事迹图片,让人肃然起敬。墙上“欢迎红军兄弟拖枪过来当红军”等标语作了修复,红军首长讲话的主席台作了修整,两边各插上一排红旗,显得热烈而庄严。这时,村里的老红军情不自禁走上讲台,唱起了高昂的红军歌,歌声仿佛带着我们走进了那火红的年代。
一路走来,大家一边瞻仰革命遗址,一边忙着在遗址前合影留念。不少人都是头一次来到安岱后,深为安岱后丰厚的军事文化底蕴所感染、所震动。 红色古寨的修复,为箬寮景区增添了新的景观,提升了其文化内涵。村民还象当年那样淳朴、热情。你随便走进一村民家中,还没开口,一杯热茶就送到了你的面前。提起当年的烽火岁月,村民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说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笑容写满脸上,如灿烂的春光。如今,公路早已进了村,电灯、电视早已进了户,其他各式高档家电也不再是奢侈品。我想,红色古寨安岱后人的生活定会象箬寮山上的猴头杜鹃那样,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作于2004/06/21)
|